找到相关内容378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净土 念佛法门在菩萨道的定位

    观佛的果德,如《瑜伽师地论》说“百四十不共佛法”,其中除卅二相与八十随形好,其余即此处所说的观佛果德之内容。38其他,如《十住》广演“四十不共法”,《思惟略要法》、《五门禅经要用法》等所说的观佛十力、四...心、观境、断惑、证真、果德、方便力等种种功德庄严智慧【见《大智度论》卷35 (大正25,320a2~16),卷36 (大正25,323b6~13),卷71 (大正25,555a3~24);《十...

    释宗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247596.html
  • 地藏经的教示

    差异,乃至菩萨、佛陀的果德都是依循因缘果报的法则而呈现的。   三、法界一体的正觉   因缘果报的法则没有偏私,没有例外,因此没有独立的主宰。一切事物都相依共存,互为因缘。不明白这个道理,就会营私妄求...

    林钰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747945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的佛性学说

    法佛身果的“正因”,报佛性是报佛身果的“正因”。又要是约菩提果和涅槃果说,则是: 若分果德,性净、方便二种差别,是则缘、正差互不定。若望性净菩提、(性净)涅槃,是则佛性同体,相起以为正因,诸度等行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648131.html
  • 释恒清著:《佛性论》的研究(2)

    于平等理中照知差别法,从而圆满智、断、恩三德,亦可  说是圆满因。(注75)  以上是《佛性论》总摄如来藏系和瑜伽学思想,从四相  ,八法解释转依。其次,它又以“七种名”说明转依法身的  果德。七种名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948450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中的净土观

    西方阿弥陀佛净土与娑婆世界释迦佛的净土,是由佛的功德、菩萨、众生等因缘和合而成,故前述阿弥陀佛净土,不如华积世界,应不是由佛的果德而说,而是由净土和合之因缘而论。  《大论》〈释净佛国土品〉将佛净土,...

    蒋义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2748512.html
  • 佛教法器概介

    、众生三平等之净菩提心。小杓为圆形,象徵圆满之佛德。杓内刻八叶开敷之莲华形表胎藏大日,或刻金刚杵(即五钴杵)表金刚大日;一传画有轮宝,是即大日之三摩耶形,表普门之果德,大杓表金刚萨埵之因德,因此大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649036.html
  • 冯达庵著:佛教真面目(1)

    制戒之法  优波离尊者住持  (三)论藏 发明理趣之法  迦旃延尊者住持  (四)般若藏 直显自性之法  文殊师利菩萨住持  (五)陀罗尼藏 总持果德之法  金刚手菩萨住持  上列法藏,佛尝以五味譬之...随机显现,是谓究竟成佛之果相,显乘极谈,或以为如来果德不可说;或以为佛与佛方能究竟;《金刚顶经》乃究竟说之,此密乘之超绝处也。  五智即法界体性智,大圆镜智,平等性智,妙观察智,成所作智也。众生心中原...

    冯达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250122.html
  • 释清净 编辑:净土宗入门(1)

    摄着法界深广的奥藏密髓,与九法界众生的一念心性同构对应。名号性具阿弥陀佛全体的自证功德,由阿弥陀佛一切为度众生的悲愿故,阿弥陀佛全体果德当下便成为饶益九界众生的威神妙用。是故吾人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时,当下...

    清净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250152.html
  • 从天台“六即”行位之开立看顿悟与渐修的关系

    “六即”行位中,“五品位”属“观行即”,相当于外凡弟子位。即使再进一步,证得六根清净位,也只是内凡弟子位,于“六即”中属“相似即”摄,尚未能从凡入圣,分分证真,更不用说达到果德圆满的“究竟即”了。后世...

    张风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2950940.html
  • 阿罗汉在般若法会的定位──以《大般若经.第四会》为中心

    107  第二节 见谛以上声闻的修为果德为修学般若的顺缘 111  第三节 见谛以上声闻具备宣讲般若波罗蜜多的能力 115  第四节 阿罗汉具备宣讲般若能力的原因 122  第五节 阿罗汉转入菩萨乘的...

    王安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251775.html